• 首页
  • 信息公开
    财务披露 品牌宣传 制度/报告 慈善平台
  • 慈善项目
   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 精准帮扶 健康福祉 优质教育 慈善活动 更多项目
  • 益起捐
    资金捐赠 物品捐赠 志愿者服务捐赠 场地/其他捐赠
  • 关于我们
    简介/捐赠账号 荣誉大事记 完善治理 组织架构 合规文化
  • 新闻资讯
    慈善资讯 机构动态 专题报道 冠基风采 视频新闻 疫情新闻
  • 我要公示
登录 注册
新闻资讯
谭建光:“烛照”公益
2013/07/11
2366

3.jpg

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,需要多种角色的共同努力:践行者的热情投入,管理者的有效疏导,捐赠者的无私支持,监督者的认真负责……当然,不可或缺的还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总结与理性建言。在广东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历程中,我们已屡屡看见他们的身影和足迹。南方公益周刊特辟“公益导师”专栏,传播他们的思想。

身形精瘦、目光炯炯是他标志性的外貌特征,高谈阔论纵横捭阖时习惯大幅度地挥舞双手是他的行为特征,演讲时“中气”充足到“振聋发聩”是他的言语特征……这位老师,在广东的公益志愿服务领域享有盛誉,而他自己却更愿意自比为一根“蜡烛”,为彰显现代公益之精神而“烛照”四方他就是公益志愿服务领域知名专家谭建光。

从“学雷锋”到“人人公益”

“人在一生中一定会努力去得到很多东西,但水满则溢,人在获取的同时也一定要付出。志愿服务就是一种付出,这种付出让人心中安详。当你改善了别人的境遇,自己也会感到轻松和欣慰,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,付出,其实也是别人赠予你的机会。”今年年初,谭建光在当选“广州十大公益人物”之后曾这样感言,用“付出”二字归结了他个人对于志愿服务的感悟。

他对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。“当时我的几个朋友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之中,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志愿者。我发现他们在从事志愿服务时非常热情,在他们这种热诚的感染下,我开始关注这个领域。”

1990年,谭建光带队到珠三角某市调研“学雷锋”活动,一个案例将他深深触动。那年的“3·5”学雷锋日当天,该市中心广场的志愿服务集市热闹非凡,可就在第二天,一位老太太来到广场希望向志愿者寻求帮助,却不见任何志愿者的影踪,最后,还是广场的保安告诉她:“大妈,今天是3月6日,不是3月5日,今天不唱(学雷锋)这支歌了!”

保安的这句话对谭建光震动很大,从此他开始反思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应该如何日常化、生活化,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积累,他逐渐确立了“人人参与志愿服务,人人享受志愿服务”的基本理念。

搭建民间与官方沟通桥梁

近年来,随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日益开放,民间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,谭建光也将主要精力转向培育民间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。

他认为,长期以来民众习惯了依赖“全能政府”,让社会组织的生长与发挥受限。为此,他借助“半官方”的身份,在政府部门与民间力量之间搭建沟通和互动的桥梁,一方面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管理政策,另一方面为社会组织争取成长的空间。

近两年来,社会组织登记注册“门槛”降低,但一些组织在登记注册后却面临新的困难。身为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领域的“意见领袖”之一,谭建光一方面积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调整法规政策,另一方面也勉力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自身规范发展的能力。

随着中国社会工作和志愿者(义工)服务的蓬勃发展,谭建光进一步倡导和推动“社工+志愿者(义工)”合作机制的建设。面对记者,他语速极快地说:“社工有专业优势,而人力资源欠缺;志愿者(义工)有人力优势,但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。如果实现双方的需求和资源的有效对接,将能够更大限度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群。”熟悉他的人都已经了解,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已成为他的标志:永远让热切的激情奔流在理性和建设性的框架之中。

【人物简介】

谭建光,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、教授,兼任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研究项目专家、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专业总督导、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、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等。

【导师妙论】

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十条指引

伴随中国政府的改革和社会创新,公益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登记注册门槛业已降低,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成立组织机构,开展灵活多样的公益服务,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、广东省社会学会志愿服务委员会综合长期以来的调查研究经验,提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的十条指引,供各社会组织参考。

把握社会创新趋势,开发公益服务新领域。

发挥组织成员特长,选择恰当的公益项目。

针对社会人群需求,细化公益服务技巧。

吸收创意文化因素,增添公益服务魅力。

争取工商资金资源,壮大公益服务实力。

推动政府委托购买,持续公益服务内容。

加强社工、义工合作,提升公益服务水平。

促进组织成员成长,丰富公益服务功能。

增强法律法规意识,提高公益服务信用。

扩大国际国内合作,焕发公益服务生机。

 

来源:南方报网—南方日报

  • 信息公开
    • 财务披露
    • 品牌宣传
    • 制度/报告
    • 慈善平台
  • 慈善项目
    • 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
    • 精准帮扶
    • 健康福祉
    • 优质教育
    • 慈善活动
    • 更多项目
  • 益起捐
    • 资金捐赠
    • 物品捐赠
    • 志愿者服务捐赠
    • 场地/其他捐赠
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简介/捐赠账号
    • 荣誉大事记
    • 完善治理(理/监事会)
    • 科学管理(秘书处)
    • 加入我们
  • 新闻资讯
    • 慈善资讯
    • 机构动态
    • 专题报道
    • 冠基风采
    • 视频新闻
扫码关注深圳市慈善会
  • 微信服务号
  • 微信订阅号
  • 微博官方号
友情链接:后台管理系统入口
主办单位:深圳市慈善会 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12号中民时代广场B座3楼 邮编:518112
Copyright © 深圳市慈善会 版权所有 |粤ICP备14070400号 咨询热线:0755-82470109 Powered By 公益啦 技术支持:400-995-7889